2025年5月4日复活期第三主日证道-天主教星的家园 
2025年5月4日复活期第三主日证道
佚名 网络收集 阅读:68次 2025-04-29

耶稣湖边显现与门徒共进早餐

房志荣神父 

是耶稣会士

默想:

《若望福音》把耶稣复活后的显现安排得十分贴切及生动感人。复活当天的一大清早,玛丽.德莲最早发现坟墓已空,跑去报告伯铎和若望,二人跑到墓地,看了空坟,回去了,只有德莲「一直站在坟墓外边哭泣,哭着探头往坟墓里看。」(20:11)这种赤胆忠心,深情大爱,使她成了第一位看到复活的耶稣显现,并给全人类传报复活大喜讯的使者。同一个晚上,耶稣进到门窗紧闭的晚餐厅,显现给见了空坟的伯铎和祂的爱徒,以及其他的八位门徒,只有多默不在。过了八天,耶稣又来到同一地点,这次多默归队了。以上是《若望福音》第二十章令人百读不厌的精采报导。


丙年复活期第三主日感恩礼的福音选自《若望福音》第二十一章。此章的风格与原福音不同,重点由宗徒转向教会,大概出于若望宗徒团体的一个门生,他在福音的第二或第三版传阅时,加上了这篇附录。说是附录,内容却极丰富,把四部福音的重要讯息作了一个大综合。首先,是耶稣复活后的显现都在耶路撒冷或附近(玛28:14-20说耶稣升天是在加里肋亚的一座山上,路24:50却说是在伯达尼附近),这里,若21:1-14却细说耶稣如何在加里肋亚湖边显现给七位门徒。五位知道是谁,不一定提名唤姓,或也透过描述,如「载伯德的两个儿子」。「另外两个门徒」不提名,不描述,让读者去猜。大概是安德和斐理吧。另外五位门徒呢?


犹达斯已上吊身亡了,玛窦是税务员,没有来跟伯铎打鱼,其余三位门徒,「阿耳斐的儿子雅各伯,达陡和热诚者西满」(谷3:18)是耶稣的堂表兄弟,好像也不是渔夫,所以也不在场。这是本附录的第二道讯息:耶稣死了,弟子分散了,各归旧业,打鱼的打鱼,收税的收税,与耶稣有亲戚关系的三位门徒在纳匝肋从事家务。不过,大部分渔夫门徒聚在一起时,「西满伯多禄对他们说:『我要去打鱼。』他们对他说:『我们跟你一起去。』」(若21:3)耶稣在世所立的宗徒之长伯铎还有着号召力。「可是整个晚上一无所获。天亮时分,耶稣站在岸上向他们喊说:『向船的右边撒网,就有了!』他们把网撒下去,竟然拉不上来,因为鱼太多了。」


  「耶稣对西满说:『不要怕!从今以后,你要作捕人的渔夫!』」(路5:10)伯铎听了这句话,就舍弃了一切,跟随了耶稣;这是耶稣开始讲道时发生的事迹,现在主复活了,又再度重演,且重新说明:要想捕到鱼,必须靠听耶稣的话──天主圣言。这是第三道讯息。今天福音短式的末段9-14节是十分温馨的一幕:七位门徒上了岸,「看见那里有一堆炭火,上面烤着鱼和饼。耶稣对他们说:『把你们刚捕到的鱼,拿几条来。来吧,吃早餐!』耶稣就上前拿起饼,递给他门,同样把鱼递给他们。」好丰富的一顿早餐,同时是一台感恩礼。复活的耶稣重行五饼二鱼的奇迹,同时又把晚餐厅里与门徒共进最后晚餐时所作的,在这七位门徒前又做了一次。


反省与行动:

1.门徒们听从耶稣的话,捕到满网的鱼,这带给我什么启发?

2.我深刻体会过耶稣的爱吗?我爱祂吗?我如何还报祂舍己成人的大爱?

3.在日常生活中,我如何为复活的基督作证?



救恩之二:爱(若二十一1~19)

张春申神父 

今天的福音包括耶稣在海边的一次显现,以及三次问伯多禄是否爱祂,内容极其丰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基督复活赐与信者的恩宠,具体来说,便是「还爱天主」。


   根据若望福音的次序,这不是耶稣第一次显现,所以随同伯多禄去打鱼的宗徒早已相信了基督复活,也早已领受了信仰的恩宠;天主藉着复活基督,启示并光照了他们,他们才得以相信。其实启示和信仰不只限于理智层面,更是天主在基督内所表露的救恩计划,和天主性生命的分享;启示是天主的自我通传。因此,完整的信仰必定包含信者对天主救恩的景仰、生命的领受、以及与天主合而为一的自我奉献,这便是所谓以爱还爱了。不过人的还爱是由于天主在基督内先爱了我们,所以这也是天主的恩宠。天主藉着耶稣复活赐与宗徒还爱的恩宠,今天的福音相当清楚地揭示出来;虽然还有不少其他重要的记载。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显现时最先认出是主的,按照福音是「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他对伯多禄说:「是主」,这难道没有很深的意义吗?这位「耶稣所爱的门徒」曾经在晚餐厅中「斜倚在耶稣怀里」,并在十字架下站立一旁。耶稣尚在人间时,他已经蒙受了爱的恩宠,甚至他的称号便是「耶稣所爱的门徒」;那么在复活的信仰中,他对于天主藉着基督自我通传的爱,当有更深的体验。于是当耶稣这次显现时,别的门徒尚不知悉,他便已认出是主;福音作者似乎暗示这是爱的效果。爱的效果便是还爱,由于那位门徒对于耶稣的还爱,相当特殊地与耶稣心心相印,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我们甚至还应更进一步说,天主在基督内,藉着爱临在他的心中,他也藉着还爱,早与基督和祂的父合而为一了。他心中怀有复活基督的印象,自然能认出显现时的复活基督。


   以上有关「耶稣所爱的门徒」的一切,并非否定其他门徒的信仰和爱,只是藉此特别在这位门徒身上,表达复活的恩宠罢了。为此当伯多禄一听说是主时,便以激烈的行动,表示他对复活基督的「还爱」;也在这次显现中,福音记载了耶稣三次询问伯多禄是否爱祂。伯多禄在耶稣受难时曾三次否认耶稣,这是大家所熟悉的;否认耶稣实在是叛逆了祂的爱,可是天主藉着基督的死亡与复活,赏赐了伯多禄宽恕的爱:「……天主是爱。天主对我们的爱在这事上已显出来: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独生子,打发到世界上来,好使我们藉着祂得到生命。爱就在于此;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祂爱了我们,且打发自己的儿子成为我们的赎罪祭」。基督爱的恩宠圣化了伯多禄,于是他三次诚实地向耶稣表达「还爱」;「还爱」是耶稣复活带来的恩宠,因为祂先爱了伯多禄。


   复活的耶稣实在是基督宗教信仰生活的中心;天主创造和救援的工程藉着复活的耶稣,实现在教友的生命中。因为祂藉着复活基督,启示并光照我们,所以我们有了信仰的恩宠。因为祂藉着复活基督,流露生命、自我通传,所以我们有了「还爱」的恩宠。这使我们对于基督信仰有更深的认识,它实在不是建立在一套道理上,而是与一个活生生的人产生密切的关系;祂便是纳匝肋的耶稣,祂在世上生活过,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直到永远都一直生活着。基督宗教便是在复活基督内构成的信仰团体。


反省与行动:

1.复活的基督是否深植于我心中?

2.对基督的深情大爱,我有怎样的体会?

3.在具体的日常生活中,我如何还爱于天主?



一百五十三条大鱼

薛恩博枢机 著 

丁颖达教授 译

默想:

若望福音 廿一1~14

生命不息。每当发生重大变故,譬如亲人去世,我们就会在痛苦中琢磨发现:无论如何,日子还得继续过下去。生命有其恒常的规律,我们无法摆脱、也无从回避。总有一天,我们得回归平日的正常作息。


   对宗徒们而言,耶稣复活之后的情形就是那样子。他们所爱戴的师傅竟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们被彻底打垮,被惊慌、恐惧与无助所震慑。然而几天后有了转机,他们发现耶稣的坟墓空了,接着祂现身在他们当中。悲伤变成惊喜──主耶稣还活着,祂从死者中复活了!


   宗徒们不久后意识到,日子还得过下去。耶稣确实复活了,并且向他们显现了好几次,但是祂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界,不再跟他们住在一起。现在该怎么办呢?耶稣把他们留在这个世界上,虽然离得不远,但是他们却得自己想办法生存下去。在宗徒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令人深省:作为基督徒的我们相信,基督已经从死者中复活,祂离我们非常近。尽管如此,祂并没有减轻我们日常生活的重担,我们还得活下去。


   对宗徒们来说,那意味着他们必须重操旧业。最早被召叫的几位宗徒原本都是渔夫,来自加里肋亚,我们又在那里找到他们。为了谋生,七位宗徒一起下网捕鱼。莫非每个人的捕鱼本领已变得生疏了?因为重新开始的第一晚,他们整夜辛劳,却一无所获。到了早晨,岸上有个陌生人邀请他们共进早餐,但是大家都疲惫不堪,懒于搭理。


   令人惊讶的是,宗徒们居然照着岸上陌生人的吩咐,再次撒网。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指点下网的人正是耶稣。直到他们一下子捕捞起太多鱼,多到拉不动鱼网时,才回过神来,认出站在岸边的人是谁。主最钟爱的门徒若望第一个反应过来:「是主!」


   此处非常值得驻足回味,因为我相信,每一个努力活出基督信仰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必定有相似的经验。我们不再能看见耶稣;祂从复活到升天的日子里,曾多次显现给宗徒与其他门徒们,但是之后就不再显现了。尽管如此,我们在忙乱琐碎的杂务中,有时剎那间会意识到耶稣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是主!」


   若望迸发出来的惊呼声伴随着喜乐,强而有力、发自肺腑。当我们身陷举步维艰与毫无头绪时,突然之间时来运转、喜从天降,就像捕获到无以计数的大鱼,那一刻我们也能经历到若望的这种狂喜。那分明不是凭本领赚到的,而是白白得来的礼物。这种基督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感觉,就是一种幸福倾注我们五内的经验。


   若望福音的最后一章,特别值得我们品味。让我们至少探讨一下「一百五十三条大鱼」的来历,为甚么不多不少,正好是「一百五十三」呢?我发现历代学者提供了很多种不同的诠释,其中圣奥斯定的说法是:从一加到十七,总和为一百五十三;十七又是十加上七。在这位教会的伟大圣父眼中,「十」代表旧约(梅瑟十诫),「七」代表新约(象征完美);两者合在一起,意味着宗徒在他们的鱼网中,获得了完整无缺的天主启示。其他许多人也曾尝试揭开「一百五十三」的谜底,但是他们全都追本溯源地认为,这数字象征了耶稣赐予宗徒们天主的满全。


   人人知道生生不息的常理,然而更加千真万确的是,耶稣与我们同在,祂就在我的日常生活当中。祂从永恒的彼岸召叫我,祂不停地帮助我,明示祂临在的标记。有时耶稣给我的实在太多,多到好比鱼网中的一百五十三条大鱼,让我像伯多禄一样惊喜交加。


反省与行动:

1.当复活的主基督在我生命中临在时,我能立即认出他来,如同小若望一样吗?

2.复活的救主如何和我互动?

3.复活的主基督交付给我什么使命?我愿意努力承担吗?




复活期第三主日:教会

吴智勋神父

是耶稣会士

默想:

宗5:27b-32,40b-41,默5:11-14,若21:1-19

本周的福音大概是附录,加上去的时候可能伯多禄已逝世,而耶稣所爱的门徒仍然活着。这个附录清楚启示基督教会的面貌,让我们就以教会为主题作反省。


教会是传福音的团体:福音读经说:「西满伯多禄对其他门徒说,我要去打鱼」。通常船是代表教会,而打鱼则象征传福音。教会的首要工作是传福音,这是耶稣给与教会的使命,若教会只专注社会服务而不传福音,就丧失她本有的价值。教会内每位基督徒也肩负为主捕鱼的使命,不传福音就不是使徒。


教会是互相合作的团体:当伯多禄说要去打鱼时,其他门徒说:「我们与你一起去」。福音记载当时共有七人,「七」是圣经中的圆满数字,这里清楚显示传福音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整个教会合作的事工。所以,我们都该反省:我有没有把天主给我的恩赐去丰富教会,愿意和别人合作,加入传福音的行列?一个人我行我素,就没有教会,「教会」一词原来的意思便是群众聚会。


教会是分担喜乐及痛苦的团体:一起同心合意工作自有一份团结的喜乐,但七人整夜打鱼而一无所获,也令人十分沮丧。教会同样亦得接受这种境况,学习在痛苦中互相扶持,使她成为一个既可以分享喜乐、亦能够分担痛苦的团体。


教会是极需要基督临在的团体:打鱼本是晚间好,而门徒对捕鱼本亦甚有经验,但人的努力和经验并未能使他们取得好成绩。作者取其象征意义,黑夜缺乏光明,要到基督出现,光明才来临。因此,门徒要到清晨,跟随耶稣在岸上的提示后才有鱼获。同样,我们传福音时可能用上所有现代人的科技,包括传媒的先进技巧和做足市场调查工作等,但不要忘记,科技不会带来信德,基督的临在与聆听祂的话才是最重要。


教会是爱主、欢迎主的团体:耶稣所爱的门徒比别人快一步认出主来。的确,爱主的人与耶稣有一份感通,容易察觉主的临在,也应帮助别人体认主的临在。伯多禄一听到是主,就马上披上外衣,跳进水里去,反映出他对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妨自问:我们这个信仰团体,有能力助人经验主的临在吗?能像伯多禄一样热切期待耶稣基督吗?


教会是大公的团体:门徒网了一百五十三条鱼,而网又不会破。圣奥思定曾有一巧妙的解释:旧约有十诫,新约有圣神七恩,十加七是十七;如果把由一到十七的数字加起来,其总和刚好是一百五十三。圣奥思定以此说明教会能容纳新旧约的人,而新旧约都能带人到同一的基督面前。一般的解释却认为,当时的人以为天下只有一百五十三种鱼,所以此数表示教会是大公的,欢迎天下所有人加入,而她必定容纳得来(网不会破)。


教会应是积极进取、将天主放在首位的团体:耶稣问伯多禄:「若望的儿子西满,你比他们更爱我吗?」这句说话能够翻译为:若望的儿子西满,你爱我多过其他的东西吗?意思是说:你是否把我放在生命中的首要位置?或者,「更爱」是有不停步、积极进取地去爱的意思。基督徒不能说:我的爱有限度,是到此为止;基督徒常能为耶稣的缘故去「更爱」,教会应怀着一个「更爱」的心态去牧养基督的羊群。


  我们不妨细味本周的福音,问问自己:作为教会的一份子,我有没有一份传福音的热诚呢?我是否愿意与其他基督徒合作,分担他们的苦乐,还是喜欢独来独往呢?我是否时常聆听天主圣言,热切期待主的临在呢?我有没有一份大公的精神,对非我族类能包容欢迎呢?最后,我有没有以主为先,为了衪而无止境地「更」爱呢?

 

反省与实践:

  1. 虽然传福音就像打鱼一样,需要学习技巧和反覆练习,然而并非单凭现代的科技与营销学,即非人的努力和经验,而是从耶稣本身取得能力。「传福音」的口号行之有年,回顾一下,我们做了哪些具体的行动?我们是否已经很满足于现状?有没有进步的空间?

  2. 基督徒要如何改善传福音的态度,使我们的教会成为「满载而归」的渔船?

  3. 根据你的认知与经验,教会是具有哪些特点的团体? 

  4. 今天福音的默想提醒我们,教会是极需要基督临在的团体。我们对主是否有热切的爱与期待?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常与临在的主感通,我们也才能够帮助别人体认主的临在。



天国驿站

伯多禄

有一个教授在演讲时,拿出一张千元大钞,对着台下的观众挥舞,并问:「谁要这张千元大钞?」许多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一张千元大钞票送给你们其中的一位;但是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接着他就将这张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这张钞票?」仍然多只手举了起来。教授将这张钞票扔在地上,用脚踏了好几下,这时钞票已经又脏又皱。他继续问道:「还有人要这张钞票吗?」台下还是有好几只手举着。 


丙年主日讲道


按宗徒大事录记载,伯多禄因宣扬基督的复活,曾被公议会审问。大司祭多番严厉命令他不可用耶稣的名字施教,但他面无惧色,坚持「听天主的命应胜过人的命」,(宗5:29)因复活的基督已赐给以色列人悔改和罪赦。(宗5:30)获释后,他没有因大司祭的恐吓而停止施教,反而心里非常愉快,因为他配得上为耶稣的名字受侮辱。


伯多禄何来为耶稣作证的勇气?在耶稣受难的时候,他不是因贪生怕死而三次公开否认耶稣吗?为甚么在基督复活后,反因耶稣的名字受侮辱而愉快?究竟甚么改变了他?


其实,伯多禄向来都是一个忠心耿耿、勇气可嘉的人。从跟随耶稣第一天开始,他就表现出一种事事比人强,处处比人好的努力。他的突出表现慢慢在门徒中崭露头角。当其它人以为耶稣是洗者若翰,是厄里亚,或先知中的一位的时候,他已经洞悉耶稣的特殊身份:「你是默西亚。」(谷8:29)为此,耶稣对他说:「你是伯多禄,在这盘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玛16:18)当耶稣暗示有人要出卖祂的时候,伯多禄明确地表示:「即便众人都要跌倒,我却不然。」(谷14:29)听到耶稣预言自己也是出卖者时,他甚至更加激烈地说:「即便我该同你一起死,我也决不会不认你。」(谷14:31)


事实证明,这位刚强的伯多禄最终也跌倒。他三次公开否认耶稣,内心的羞愧实在不言而喻。十字架的死亡不但摧毁了他对耶稣的期望,也彻底捣破了他的自我形像。他一直认为自己比人强,比其它门徒更努力跟随耶稣;他亦认为自己比其它人更有信德,更理解耶稣的身份和心意。然而,一下子他发现自己的脸孔与犹达斯一样丑恶,回想在耶稣苦难前自己说过的豪情壮语,更是无地自容。

伯多禄对耶稣失望,对自己更失望。他静静地回到自己昔日的地方,希望逃避这段痛苦的回忆。他重新捕鱼为生,好像从没有放下鱼网,跟随过耶稣一样。然而,耶稣看伯多禄,有别于伯多禄看自己。一直以来,耶稣对他的欣赏,并不是他能干忠心,也不是他智慧过人。耶稣欣赏他,只因为他是伯多禄。因此,伯多禄的渔夫出身,并不是耶稣考虑他为门徒的因素。伯多禄被耶稣责斥:「撒殚,退到我后面去!因为你所体会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谷8:33)也不动摇他作为教会盘石的地位。


正当伯多禄自以为一败涂地的时候,复活的基督向他显现。祂的出现让伯多禄明白,无论自己过往的表现如何差劲,耶稣仍然欣赏自己,爱自己。复活基督无条件的爱让他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世界和天主。他明白耶稣爱自己,不是因为自己有甚么过人之处,只因为自己是伯多禄。


如果复活的基督从没有放弃自己,为甚么我要放弃自己?伯多禄豁然明白,立刻便纵身跳入海里,向耶稣游去。其实,耶稣爱的,何止伯多禄?祂爱每一个,甚至是犹达斯。在耶稣眼中,伯多禄和犹达斯都是祂的门徒,分别只在于犹达斯没有看到自己在耶稣眼中的珍贵,放弃了自己。


复活的基督使伯多禄重燃昔日的信心。不过,一洗以往的豪情壮语,伯多禄明白自己的一切都是来自基督。当耶稣问:「若望的儿子西满,你比他们更爱我吗?」这次伯多禄不敢说:「主我会比他们更爱你。即使其它人不爱你,我也不会离开你!」反之,他只是柔和地说:「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当耶稣第三次问同样的问题时,伯多禄甚至忧愁起来。为甚么?因为伯多禄深知自己无德无能,耶稣仍把牧养的责任托负给自己,实在受之有愧。


因着基督的爱,伯多禄走出了昔日的羞愧。他不介意承认自己曾经否认耶稣,因为祂要宣扬的救主,并不是论功行赏,而是慈悲宽仁的。他也不逃避过去的失败经验,因为祂明白福音的宣讲不是出于自己的能言善辩,正直无暇,或者雄才大略,而是出于那位复活的基督。白白得来的,唯有白白的分施,宗徒大事录里所看到的伯多禄,就是复活基督慈爱的见证。




道亦有道

閰德龙神父


主啊!你晓得我爱你


耶稣复活后,再次在提庇黎雅海显现给门徒,使门徒重新记起昔日祂曾使他们获得丰富鱼获的一幕。后来,耶稣三次询问伯多禄:「若望的儿子西满,你比他们更爱我吗?」(若21:15)伯多禄回答说:「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就中文圣经的译本,耶稣所说的爱和伯多禄所回答的爱是同一意思,但在圣经的原文这两者的爱却有程度上的分别。 


伯多禄所用的「爱」字在希腊原文是指感性的爱,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一份比较简单层次的爱。而耶稣三次所用的「爱」字在希腊原文中,却是指一份真正、持久的爱,而不只是一般人与人之间的爱。耶稣一而再、再而三询问伯多禄同一的问题,伯多禄起初不以为然,只回答说:「主,是的,你知道我爱你。」但后来他明白耶稣对他的询问,原来并非指他和耶稣之间爱的关系,而是他是否愿意与耶稣维持一份真正、持久的关系。 


这份真正的、持久的关系使伯多禄明白如果他爱耶稣的话,他也要好像耶稣一样,为羊群--主交托给他的人舍弃生命,这份爱是有牺牲要求的。伯多禄了解后,他有点感触的回答说:「主啊!一切你都知道,你晓得我爱你。」(若21:17) 


伯多禄不敢直接回答说:「主,你知道我爱你。」这是因为他记起自己曾经在最后晚餐时夸口说不惜舍弃生命跟随耶稣;但耶稣被捕后,被逮解到大司祭的庭院时,他竟接二连三否认认识耶稣,他背叛了耶稣。这份否认使他痛哭难过,他以泪水洗刷这背叛的?辱。耶稣基督并没有因此而离弃伯多禄,反而再次邀请伯多禄,使他能一心一意追随祂。 


根据若望记载,耶稣再三向伯多禄委以重任说:「你喂养我的羊群」。耶稣这句话的意思是授与伯多禄牧养教会和信友的职务,耶稣要伯多禄带领教会、保护教会,使教会能够免受邪说的侵害;另一方面,要他宣讲福音喜讯,为信友施行圣事、使他们的灵魂得到滋养,继续追随耶稣基督。 


聆听过福音后,让我们也细心反省:我们说自己相信主耶稣,愿意跟随祂,我们可有伯多禄先前背主的经验?我们可有在生活中遇到挑战、挫折、失败、颓丧的时候,离弃上主,不愿意承认祂是我们的主?幸好,上主的胸怀比我们的大,祂的爱也比我们的深、祂并不因我们错误的选择而离弃我们,反而继续透过教会为我们施行各种圣事,使我们的信仰生命获得滋养;并使我们从罪恶中救拔出来。 


让我们同样以西满伯多禄的赤子之心响应上主对我们爱的质询或邀请,从内心回答说:「主啊!你晓得我爱你。」并诚心祈求上主继续保守、光照我们,使我们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主子女。 




朝夕相随

陈日君主教


羔羊及善牧


下个主日才是「善牧主日」,但丙年复活第三主日的福音已向我们介绍「善牧第一」和「善牧第二」。耶稣对若望的儿子西满说:「你喂养我的羔羊」、「你牧放我的羊群」、「你喂养我的羊群」。就这样「善牧第一」把祂的羊群交托给了「善牧第二」。 


    耶稣是「善牧第一」,因为羊群属于祂。造化和救赎使我们成为全属于祂的羊,尤其是救赎的工程要求祂付出很高的代价。 


    出谷纪记载以民靠羔羊的血得救。本主日的读经一说耶稣是「悬在十架上的」一位,而申命纪说:「凡被悬者是天主所咒骂的」--无罪的祂为了我们「成了罪」! 


    但读经一接着也说:「天主以右手举扬了祂。」读经二默示录第五章里,羔羊两次受到至高的赞颂:(一)千千万万的天使大声喊说:「被宰杀的羔羊堪享权能、富裕、智慧、勇毅、尊威、光荣和赞颂。」(二)一切受造物,即天上、地下和海中的万物都说:「愿赞颂、尊威、光荣和权力归于生在宝座上的那位和羔羊,至于无穷之世!」 


    读经一说:「天主叫祂做首领和救主」。出谷纪二:14记载以民责问梅瑟:谁立了你作我们的首领和判官?(希伯来文救主和判官两个概念通用)。路加要指出的是:耶稣,新的梅瑟,虽被迫害、被遗弃,还是祂拯救了以民。 


    羔羊甘心情愿被宰杀,藉祂的牺牲,祂争取了君王的地位,也就是赚得了善牧的身份。司祭也做了祭品,羔羊成了牧者。 


    「牧者第一」把祂的使命传给了「牧者第二」。「若望的儿子西满,你比他们更爱我吗?」「爱」是唯一一条考试题目。伯多禄已不像耶稣受苦前那么自信了,他回答说:「主,是的,?知道我爱?。」耶稣一连问了他三次,给他机会补偿他三次不认师傅的罪。耶稣接纳了他三次的声明,把自己的羊群交托了给他,封他为「善牧第二」,并预言他会为祂舍生。善牧第一怎样牧养祂的羊群,善牧第二也要一样:舍弃自己的性命。 


    「到了老年,你要伸出手来,别人要给你束上腰,带你往你不愿意去的地方去。」这描写自然带我们回想到依撒意亚的预言:「他受虐待,总不开口,如同被牵往屠场的羔羊,又像母羊在剪毛的人前默不出声。」 


    读经一、宗徒大事录的片段描写耶稣的预言怎样渐渐应验在伯多禄身上。他对大司祭说「听天主的命应胜过听人的命」。结果是:「他们鞭打了宗徒们……

遂释放了他们。他们喜喜欢欢地由公议会前出来,因为他们配为这名字受侮辱。」 


    宗徒及教会团体不断为复活的基督作证:以喜乐、爱德、神贫作见证;也多次在判官前隆重宣认耶稣,彷佛是要求为祂平反,不少也就因此分享了殉道的光荣。 


    伯多禄在为耶稣的名受侮辱时,也就是履行他牧者的首要责任。服从天主正是服务信友的主要幅度。对天主的忠信也是现代教友最需要的见证。 


    在天主的计划里,「牧者」和「羔羊」已奇妙地成了两个不能分割的角色。如果我们舍不得放弃自己,要把自己放在中心,或把天主的羊当作属于自己的羊,那将是一个严重的误会! 



听天主的命令宣讲耶稣基督

主内的兄弟姊妹:

我们必须庆祝基督的复活,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与复活的基督同行,藉此见证我们是复活的天主子民。在基督的复活中,我们的生命有了永生的可靠根据。在庆祝基督的复活中,我们一方面逐渐认识复活,另一方面也逐渐活出复活的救恩。庆祝复活是一个行动,是一个喜乐及传播喜乐的行动,更是一个有起因与目标的行动:起因是基督的复活,目标是参与基督的复活。

这主日的第一篇读经与上个主日的福音在行动过程上接连贯通。耶稣已赐给了宗徒们平安的信德,也就是不害怕的信德,并且又命令他们去宣讲这信德,使世界万民都信「耶稣是默西亚,是天主子,并頼祂的名字获得生命」(若二十31)。宗徒们从此就认定这是他们的使命,传扬他们所领受的「平安信德」。因此,他们立即打开了紧闭的门户,走出户外宣讲基督的复活。面对有权有势的大司祭和撒杜塞党人的禁令,伯多禄和宗徒们仍信心满满和勇气十足地回答说:「听天主的命令应胜过听人的命令」(宗五29)。

那麽,伯多禄所说的天主的命令是什麽呢?无非就是去宣讲基督的复活,向人见证:「天主使耶稣复活了,天主以右手举扬了祂,叫祂做首领和救主」(宗五31)。复活的基督现在是首领,但祂不是政治性质的首领,而是「生命之原」(宗三15),是众人获得生命的依据,是众人的救主:「除祂以外,无论凭谁,决无救援,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字,使我们赖以得救的」(宗四12)。 宣讲基督的复活相等於「宣讲基督耶稣的福音」(宗五42),为基督信徒来说,这是不得违反的命令。保禄很清楚地意识到这点,所以他说:「我若传福音,原没有什麽可夸耀的,因为这是我不得已的事;我若不传福音,我就有祸了」(格前九16)。在保禄看来,不传福音就等於否认自己是基督的门徒;这是祸,而且是大祸,因为他就不能再「与人共沾福音的恩许」(格前九23)。

在传扬福音的过程中,宗徒们是基督复活的见证,但圣神也是基督的见证;圣神也为耶稣基督复活的事实作证(宗五32)。圣神同宗徒们一起作证,使他们的作证具备功效,致使无人能消灭他们(宗五39),也使他们的作证能让人真实享有来自圣神的新生命(若三5-8)。宗徒们就是因着圣神的能力才敢说:「听天主的命令应胜过听人的命令」。他们同样也是因着圣神的能力,在为耶稣的名字受侮辱後,仍能「欢喜地不断在圣殿内,或挨户施教,宣讲基督耶稣的福音」(宗五41-42)。基督的福音是复活的福音,满溢着圣神的力量,也富有基督自由的力量。宗徒们可以被锁链捆绑,「如同凶犯一样;但是天主的道,决束缚不住」(弟後二9)。基督的福音无论如何都要从耶路撒冷及全犹太和撒玛黎雅开始,传到地极(宗一8)。

这主日的福音是《若望福音》的附录,补充说明复活基督与宗徒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活力。圣史若望在此特别强调以伯多禄为首的教会必须以爱的行动来宣认耶稣是主,必须以爱的行动来守护基督的羊群,又必须以光荣天主的方式来跟随基督。复活基督与宗徒们之间的爱是真爱和友爱,希腊文原文就用了两个不同的词来表达这份爱(agápē和phílos)。虽然这两个词在希腊文的字意上相去无几,但它们都强调有行动的爱,也就是有效果的爱。

福音叙述当宗徒们依照耶稣的指示撒网,捕获很多大鱼後,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就对伯多禄说:「是主!」伯多禄一听到「是主」,便立刻采取行动;而这行动是有效果的行动,以致所有的人,包括宗徒们和那以「153条大鱼」为象徵的普世教会,「都知道是主」(若廿一12)。复活的耶稣现在「是主」,是堪享权能、尊威、光荣和赞颂的被宰杀过的羔羊(默五12),是守护祂所有羊群的主,也是邀请人来跟随祂的主。主耶稣总不会让祂的羊群缺少牧人,因为祂是为羊舍掉自己性命的善牧(若十11,14),祂必不留下我们为孤儿(若十四18)。

伯多禄现在蒙召以复活基督的名义牧放基督的羊群。伯多禄的牧职是在爱的标帜下的牧职,祂要在爱德行为上促使基督的教会合而为一。基督三次询问伯多禄是否爱祂,而且是否比其他人更爱祂。这三次爱的询问并非为了弥补伯多禄曾三次否认耶稣,而是为了确定伯多禄已经做好准备以爱基督的爱来牧放基督的羊群,以基督为羊群舍命的爱来带领基督的教会。伯多禄肯定的答覆同时也确定了「他将以怎样的死,去光荣天主」(若廿一19)。伯多禄就这样跟随了耶稣基督,也这样领导了基督的教会;他投身参与基督的死,也分享基督复活的光荣。

基督确实是我们的「生命之原」,在基督的复活中,我们的生命有了永生的可靠根据;这是伯多禄以自己的性命给我们作出的见证。他的见证是可信的。让我们与伯多禄,也与伯多禄的继承人,在爱德中一起庆祝基督的复活,努力过一个合乎复活天主子民的爱德生活。    阿们。

~ 张德福神父 ~

     
本文已有16人点赞


天主教星的家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过信仰生活,提供日常信仰生活所需材料,是受圣神感动的成果。
本站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共同完善网站内容,只因这是属于主的一份工作。
欢迎联系我们并加入:关于天主教星的家园

友情网站
圣母玫瑰园
小德兰书屋
梵蒂冈新闻
耶稣是主

APP已暂停下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