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幽谷兰馨-天主教星的家园 
星的家园 / 图书 / 幽谷兰馨 内容背景: 屏幕背景:
后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圣女德兰重整的加尔默罗圣衣会中,产生了许多圣贤,有殉道的,也有精修的。时代造英雄,今天在中国的一个穷山谷里又有这么一朵“德兰”发出馨香。


德兰·厄里亚修女的下半生,人们把她赶出隐修院的高墙,送到社会的最低层——劳改农场。这里都是过去的囚犯,现在刑期满了,老了,或者没有子女,或者被女子所遗弃,无家可归。环顾一下周转,有的成了痴呆,有的成了残障者,有的卧病在床。有些老人即使生活还能处理,精神却不能振作起来。微薄的“生活费”,每个月拿到手中,半个月就吃尽用光。于是穷上加穷,苦上加苦。这里真可算被遗忘的角落了。可是天主并没有遗忘,因为他送来的“老姑娘”竟扎根在这块土地上,幽谷之中。她开花结果,馨香所及,出现了一个“小教会”。


我想起了圣经的话:“上主的神临于我,因为他拣选了我,要我向贫穷的传报福音。他差遣我医治破碎的心灵,并宣布:被俘虏的得释放,瞎眼的得光明。”(路,四,18;依,六十一,1)


我们传教的效果欠佳,要问问在我们的方法中还缺少些什么。这位住在当地、远近闻名的老姑娘,用圣保禄使徒的口吻回答说:“在弱小者当中成为弱小的,好为基督赢得他们。”


德兰·厄里亚修女的晚年,受到政府的动员,也受到新朋好友邀请,她那里也不去。她说:


“S神父同意我不离开这里,我也实在不愿意离开这里的小教会,改变我的生活情况。我是这样想的,只要能撒下爱的种子,迟早能收到爱的果实。”(信,94-5-1)


笔者身体欠佳,又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要向各当事人采访,谈何容易。幸亏亲友们慷慨地把她的遗札交给我,又为我提供了不少事迹。于是我就做了以上的“剪贴”工作。修女的书信是她真情的流露,更是历史的写照。用它来说明事实是非常有力的。


值得一提的是名词的新旧问题。过去上海一带,称修女为“姆姆”,称神父为“公公”。现在已得不那么合适了,甚至还会引起误解。因此我一律称之为“修女”或“神父”。圣人的名称,为了和国际接轨,我采用了现在通用的“伯铎”,“德兰”,“厄里亚”等译名。有些地方为了要保持原文的本来面目,就根据修女的写法,仍写“院长姆姆”,“德肋撒·厄里亚”等。另外,为了隐讳,有些人的名字只能用代号了。以上种种,望读者谅解。 


沙微于1999年10月15日,圣女德兰纪念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主教星的家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过信仰生活,提供日常信仰生活所需材料,是受圣神感动的成果。
本站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共同完善网站内容,只因这是属于主的一份工作。
欢迎联系我们并加入:关于天主教星的家园

友情网站
圣母玫瑰园
小德兰书屋
梵蒂冈新闻
耶稣是主

APP已暂停下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