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为陌生人制造空间-从幻想到祈祷-天主教星的家园 
星的家园 / 图书 / 从幻想到祈祷 内容背景: 屏幕背景:
第四章 为陌生人制造空间
     

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的世界


       神修生活的第一项特征就是,不断地从孤寂进入独处的境界。第二项同样重要的特征是从敌意进入善意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和自我不断改变的关系,在我们对他人不断改变的关系中收到效果。这时,我们不断向内伸展的活动,可以通向我们一生中所遇见的许多陌生人。在我们的世界中,有不少的陌生人,和他们过去的历史、文化、最深的自我及天主隔离,痛苦地寻找一个有善意的地方无所忧惧地生活并找一个团体接纳他们。虽然世上许多,甚至应该说绝大部分的陌生人,都很容易成为这可怕的、敌意的牺牲品,但基督徒仍可能,而且有责任为这些人提供一个友善而开放的地方,使他们能放下这份使他们觉得与人疏离的陌生感,而成为我们的兄弟姐妹。从敌意到善意的过程困难重重。我们的社会似乎越来越多畏惧、自卫和好辩的人,他们总是战战兢兢保卫自己的财产,对人对事疑心很重常常防备着,怕随时会有敌人出现,出其不意地伤害他们。但,这是我们神圣的召唤:把敌意转变为善意,把敌人变成客人,制造自由和无忧无惧的空间,培植和使人经验友爱的气氛。


 


圣经的词汇


  “ 善意”这一个词英文字给人最初的印象可能是温暧、仁慈、茶叙、温柔的谈话等等。也许这是因为在西方文化中,这个字已失去它原有的力量,而使用的人往往倾向于用它来表示一种褪色的虔敬而不是指正确的基督徒的灵修。如果有什么概念值得恢复它原来丰富的涵意的,“善意”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涵意丰富的圣经词汇,可以加深和推广我们对人际关系的洞见。旧约和新约都特别指出,接待陌生人到我们自己的家里是我们的责任,在圣经里,我们也常见到这些客人诚心送给主人许多贵重的礼物。亚巴朗曾热情地招待三位陌生人,把他们请进帐幕里,给他们奉上清水面包,甚至还杀了一只肥羊款待他们。他们向他表示他们是上主的使者,又宣布他的老妻撒拉将生子(创世纪18:1—15)。当匝尔法特的一个寡妇接待厄里亚,给他食物和留宿的地方时,厄里亚向她表示自己是“天主的人”,给她用之不竭的油和面粉并使她的儿子复活(列上17:9—24)。两位前往厄玛乌的门徒,邀请一位与他们同行的陌生人,和他们一同到村庄里留宿;当他擘饼的时侯,这陌生人向他们显示他就是他们的主和救主(路24:13—35).


    当敌意变成了善意后,惊惧的陌生人可以变成客人,向他们的主人宣示他所带的礼物和许诺。这时,主客之分,不但显得见外和造作,而且终于还是要融化在一种新建立的团体心态内。


    圣经的故事不但能帮助我们了解,善意是一项重要的德行;同时也使我们明白,在殷勤好客的善意气氛之中,主人和客人可以互相馈赠礼物和为对方带来新生命。


    在过去几十年来,心理学在研究人际关系上有新的贡献,不只对心理分析家、精神治疗专家有用,就是对社会工作者、工作治疗专家、牧师、司铎、和其他的工作,都很有帮助。不过也许我们对这些新发现的印象太好了,以致于把一些古老的概念如善意等所贮存的丰富资源都忘记了。也许善意这个概念,可使我们从一个新的方向,了解一种治疗关系,和在一个受着隔离和冷漠之苦的世界内形成一个娱乐团体的理想。


     因此,善意这一词,不应只限于字面的意义:和善地在家里招待一个人----虽然这也是它很重要的含义---这实在是我们对人类兄弟姐妹最基本的态度,可以用各种方式表示。


 


对陌生人爱恶交加


虽然基督徒神修生活的中心,就是邀请陌生人参予自己生活,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对陌生人的感觉,有相当大的爱恶交集。不需要做任何的社会分析,我们可以随时都可以举出不少敌意的形式,这都是由于恐惧和焦虑,使我们不敢邀请他人进入我们的世界的缘故。要彻底了解善意的意义,我们恐怕必须先做一个陌生人。有一个学生这样说:


      有一天我离开威尼斯,口袋里只有一点钱,我只好搭顺风车。五天以来,我只能让顺风车带我去哪里就去哪里。很快钱用完了,我不得不信赖他人的仁慈而生活。我学会了怎样谦虚为吃一顿餐、坐一次顺风车而感恩。知道完全依赖不可期的他人的仁慈的滋味是什么。


 可以说,最近这几年以来,陌生人受到敌意的对待比善意的对待多。事实上,我们用狗和重锁保护寓所,大厦的守卫精明又警觉,路上满是反对搭顺风车的标语、地铁车站都有守卫巡逻、机场有护卫员,我们的城市也有大量的警察,全国遍布军队。虽然我们想对穷人、孤寂的人、无家可归和被遗弃的人表示同情,但对于前来敲门乞求食物和栖身之所的人,我们总免不了会爱恶交集。大体上说,我们并不期望能从陌生人那里得到些什么。我们常常互相提醒:“财不可露眼,把门窗锁好,车、脚踏车都要锁好。”不熟悉的人,讲另一种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服饰和生活方式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总是令我们害怕甚至对他们不友善。在度假回来时,我们总要疑心,会不会已被贼入屋偷窃一空。


    在我们的世界里,我们基本的假定是:陌生人是一个潜在的危险,事实是否真是这样,就要看他们的证明了。在旅行时,我们小心看管行李,在闹市行走时,我们时时提醒自己钱在哪里,小心扒手。晚上走过一座灯光昏暗的公园时,我们全身紧张,随时戒备,以防被人出其不意的袭击。我们的心可能想帮助人“给饥饿的人食物,探访被监禁的人和给流浪者栖身之所”;但现在我们仍然把自己关在恐惧与敌意的墙内,直觉地躲避可能使我们想起这种善愿的地方。


其实不必这样戏剧化。恐惧和敌意,不只限于和小偷、吸毒或举止怪异的人接触时才有的态度。在一个竞争这样激烈的世界里,即使非常熟悉的人如同学、组员、一同演出的演员、同事,当他们感到对方对自己的学业和专业,构成威胁时,他们也会觉得彼此之间充满恐惧和敌意。许多为了使人更接近和组成一个和平的团体而设的场所,往往变成精神的战场。学校的学生、教员、医院的医务人员和一项计划中的同工,往往因为恐惧、猜疑甚至直接地攻击而造成的敌意,致使工作瘫痪,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时,一些机构特意制造自由的时间与空间,以便发展人最可贵的潜力,也因为受了敌意的抗拒所支配,以致有些很好的思想、有价值的感受都不能表达。等级、考试、挑选系统、升级的机会和获奖的愿望等,都足以窒息人的最佳表现。


 


注意幕后的敌意


    最近有一位演员和我谈起演艺界的情形,实在可以视为现代 世界的象征。演员们一面在舞台上表演最感人的爱的场面,温馨和最亲密的关系,在幕后却互相妒忌。各人都期待着 一窜而红的机会,因此对他人极尽憎恨、粗暴和猜疑之能事。那些在台前亲吻的人却恨不得幕后痛打对方一顿;那些在舞台上的灯光下表演最动人的爱情的人,在灯光一暗下来时,却是互相仇视的敌人。


    我们的世界也很像演艺界,台前的和平、公正与爱的场面,是由在台下斗个你死我活的演员所表演。不是有许多医生、司铎、律师、社会工作者、心理分析家、专业辅导人员,抱着很高的为人服务的理想而开始接受专业训练,不久竟成了个人和同行之间剧烈敌对的牺牲品吗?许多牧师和司铎在讲台上宣讲和平与爱,但在他们自己的会院和生活中,却见不到多少他们所宣讲的东西。许多社会工作者努力替人调解家庭纠纷,但自己家庭的情形却和他服务对象的情形不相上下。我们之中有多少人,在聆听来向我们求助的人诉说困难时,不是觉得自己也感同身受吗?


不过也许正是这种矛盾的情形使我们有能力去帮助他人,去弥补种种裂痕。当我们认清和毫不迟疑地承认自己对他人的敌意和恐惧时,我们很可能已能从这一端的意识到另一端,已开始督促自己和他人,朝向这个目标前进。在我们人生舞台上的表演,一定会从幕后所发生的事更好,但只要我们愿意面对这矛盾,肯尽力消除它,这种紧张也能使我们谦虚,虽然我们自己不完美,但也能尽力为他人服务。


 


制造自由和善意的空间


    当我们能见到敌意的痛苦的轮廓时,我们就可以开始辩认出我们应该朝向的另一个极端:善意的线条。善意这两个字的德文是:Gastreundschaft,意思就是殷勤待客。荷文字Gastvijheid的意思就是给客人自由。虽然这反映荷兰人重视自由甚于友谊,但这明确表示,善意要在不束缚客人的原则下给他友谊,在不遗弃他的原则下给他自由。


    因此,善意主要表示制造一个自由的空间,以迎接陌生人,使他们成为朋友而不是敌人。善意不是在于改变他人而要给他空间,使变化有机会发生。不要把人拉到我们的阵线上来而是提供不受分线干扰的自由。不是把我们的朋友领到一个没有选择的死角,而是为他们打开一个多种选择范围供选择和投入。这也不是一个由好书、好故事、好工作组成的教育性的威胁,而是给充满恐惧的心灵带来解放,使语言可以生根和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更不是把我们的天主和道路,变成幸福准则的方法,而是给他人一个机会去寻找他们的天主和道路。善意的矛盾就是它要制造空间,而又不是令人恐惧的空间,是陌生人可以进来发现原来他们是生而自由的;他们可以自由地唱自已的歌、讲自已的母语、跳自已的舞;他们也能自由追随自已的圣召。善意不是拐弯抹角地邀请客人遵照主人的生活方式,而是使客人有机会去发现他自己的生活方式


陀里欧在以下这一段里给这种态度作了最好的诠释:


无论怎样,我绝不愿意别人抄袭我的生活方式。因为,在他学会以前我已找到另一种新方式了。我希望世上有这样多人就有这样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不过我希望每个人都小心寻找他“自已”的方式而不是遵照他父亲或母亲甚至邻居的模式。


     为他人制造空间绝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这需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明辩的能力。就好像发生交通意外时,巡警企图在一群围观的、惊惧的人中,辟开一条道路,挤到出事的中心一样困难。的确,往往是敌对和竞争、追求权利和即时的效果、不耐烦和挫折感,还有最重要的是因为恐惧而产生的欲求,塞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空间似乎常会引起人的恐惧,只要我们的思想、心和手都在忙碌,我们就能避免面对使人痛苦的问题,因为这是我们不想注意和不要它们浮现到意识层上来的东西。忙碌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大多数人都鼓励别人经常保持活动,无论是在身、心方面都不要停顿下来。似乎我们都在努力使自己和他人忙碌地说话和活动,完全不能容忍有任何时刻的静默。主人总认为待客之道是时刻和客人谈话,安排娱乐活动、观光的地方和拜会的人等等。但把每一分空闲的时间都填满,每一个空的角落都塞满,这样的善意,变成一种压迫而不能启发客人的心思。


 


占据和预占空间


我们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占据而不是空间。如果我们的时间不是已被占满,我们就感到不安宁,甚至在我们不知道下一小时、明天或明年将做些什么时,我们也会感到恐惧。因此,人完全被占据就是一种祝福,空虚就是不幸,是一个诅咒。许多人打电话的开场白总是:“我知道你很忙,但………”如果我们回答:“哦不,我今天很空闲,明天和整个星期都空闲”,我们会使对方很困惑,甚至有损我们的名誉。打电话的人很可能会对一个清闲的人完全失去兴趣。


    忙碌、活跃和活动差不多已变成了我们结构的一部分。如果我们坐下来,没有报纸可看、没有收音机可听、没有电视可看、没有访客或电话,我们很容易就会变得情绪不宁和紧张,于是我们欢迎任何干扰和分散我们注意力的事。


    这说明为什么守静默是这样困难的一回事。许多人说他们怎样喜欢静默、休息和宁静,但连一刻也不能忍受隐修院的寂静。当他们身边的一切活动都停下来,没有人问他们问题、没有人来寻求指导,甚至也没有人来帮忙、没有音乐和没有报纸时,他们往往会从心里感到情绪不宁,便会抓住任何机会再活动起来。因此,住在一个濳修的隐修院里,最初几个月,都不是像表面所见的那样安宁闲适的,难怪人们的假期都在热闹的海滩,人多的露营地区和娱乐中心度过,而不是消磨在寂静的隐修院里。


    这一切都表示,先入为主其实比占据对我们的妨碍更大。我们因害怕宽阔的空间和空无一物的地方,所以在我们还未到这地方之前,我们已用思想和心灵预先把它们占据了。我们的忧虑和关注,表示我们不能把尚未解决的问题放下,和不能把还没得到定论的情况搁置。这些忧虑促使我们急急抓住任何可能行得通的方案,和表面看来似乎适用的办法。其实这表示,我们不能容忍我们不了解的人和事件,这使我们忍不住要找说明书或进行分类,以便塞满由我们的幻想所制造的空间。


    我们真是变成了极度心神不灵的人,害怕无以名之的空虚和寂静的独处。其实,我们的心思被许多东西预先占满的情况,妨碍我们接近新的经验,使们一味抓住熟悉的旧方式不放。心思被预先占满,其实是我恐慌地保持事情不变的方式,好像情愿选择不好的确定的情况而不要好的不确定的情况。我们的心思被预占,有助于保持多年来所经营的个人世界,却妨碍革命性的改变。我们的恐惧、不确定和敌意,使我们不得不用理想、观点及我们视为不可多得的宝贝的判断和价值观,塞满我们的内心世界。与其面对向我们展开的新世界的挑战,和在开阔的旷野中奋斗,我们情愿躲在自己各种关注的高墙后面,抓紧多年来积聚下来的、熟悉的生活习惯。


    心思被预占的保守力量,从亚奎族的印第安人唐环和人类学者嘉士丹尼的对话中表露无遗。有一天嘉士丹尼问唐环怎样才能配合印第安人的古训而活得更好。“你思想太多,讲话也太多了,你应该停止和自己说话。”唐环这样回答他。他说我们都借内心的讲话而维持我们的世界,我们不断地对自己说话,不断重复内心的决定,总是停留在同一的途径上,直到一切都如愿为止。如果我们停止告诉自己世界是如何如何,它马上就不是如何如何了。唐环以为嘉士丹尼还不能接受这样的冲击,不过他建议他的学生学习聆听世界,并透过聆听让改变出现。


    虽然这些建议在一些有“条理”的人听来觉得怪异,但把耶稣的话放在心上的人必不以为怪,他不也说过,我们的忧郁妨碍天国(既新世界)的来临吗?唐环是在问,如果我们的心塞满了这样多的关注,我们怎能希望有新的东西会发生?我们甚至听不到宣布新的现实来临的宣讲。耶稣说:“不要忧虑说:我们吃什么,穿什么?”因为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寻求的;你们的天父原晓得你们需要这一切。你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所以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的了”。(玛6:31-34)


     可见要在我们这个被占满和预先占满的社会里制造空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如果我们希望得到救恩、救赎、治疗和新生命的话,我们所需要的第一件事就是一个开放和接纳的地方,好让外在的事物能在我们身上发生。因此,善意实在是很重要的态度。我们不能以一个新计划、程序和理想改变世界。我们甚至也不能以自己的信念、故事、教导、建议而改变他人,但我们可以给人提供空间,鼓励他们在此解除武装,和各种占据他们的心思、先入为主的思念等,坦诚相见,仔细和专心聆听从他们的中心发出来的声音。空虚自己而后可以受教,这是很重要的,有这样的一个禅的故事:


        日本明治时代(1868-1912)有一位禅师耐真,接待一位来向禅师请教禅道的大学教授。他把茶倒入客人的杯子里,杯满了还不停地倒。教授看着满溢的茶杯,实在忍不住了,说:“杯满了,再也盛不下了!”耐真说:“你就像这个茶杯一样,满脑子都是理论和臆测。在你倒清你的杯子以前,我怎能和你讲禅道呢?


    要把敌意变成善意,首先要制造友善的空间,以便向我们的弟兄伸展,邀请他们进来建立新的关系。这是一种内在的转变,不能操纵而应由内部发展。我们不能强迫一棵植物生长,但可以除草和除去一切妨碍它生长的障碍物;同样我们也不能强迫任何人作这样个人的、内在的心灵改变,但我们可以为这种改变提供一个有效的空间。


天主教星的家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过信仰生活,提供日常信仰生活所需材料,是受圣神感动的成果。
本站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共同完善网站内容,只因这是属于主的一份工作。
欢迎联系我们并加入:关于天主教星的家园

友情网站
圣母玫瑰园
小德兰书屋
梵蒂冈新闻
耶稣是主

APP已暂停下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