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天主的言语用人的言语表达
天主出于爱而与我们满通,并且为了满通,不惜以言语还就人的处境。理解圣经是天主给予人的礼物的要诀,就是要明白,天主的言语是用人的言语表达的(示 11)。这无疑是给我们的一个挑战。我们怎样正确地传达在圣经内天主的言语所藴涵的,神圣的领域和它的人性幅度?如果不能确认圣经内的神圣领域,就是不能尊敬它是受默感的天主的言语。如果不能辨认圣经内的人性特质,就会陷入基要派的陷阱,不愿意查问文本更深层的问题。这样的取向对于历史根源和圣经的发展没有兴趣,因此也妨碍了理解,天主的言语在变动的历史情沉中,逐渐示的程序。教会在很早期已明白天主的言语藉人的言语表逢,不通现代的圣研究,在理解此洞见所藴涵的意义上,取得重大的进展。
14.圣经的真理
圣经宣称它的各卷书都是由天主默感写成的,天主是各卷书的作者,所有的经卷都是在天主圣神的默感下写成的。正如先知由天主的圣神启发去宣讲天主的说话,同,所有的卷都是由天主默感写成,“为教训、为督责、为矫正、为教人学正义,都是有益的”(弟后 3:16)。基于教会的使用和接纳,教会逐渐审断那一部书是由启示而来,其所列出的目称为圣目,成为信理的基础,是为正典。整个蜜断圣的正典通程,反映了全天主子民的信仰。就这样,这些受天主圣神默感审定为正典的卷,包含“天主为我们的得救,而坚定地、忠实地、无错地、教训我们的真理,(示 11)。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份梵二文提到的,圣经内全部的真理都是为“我们的得救”而写成。我们不必期望在黑经内找到,完全符合其他世俗事物的道理。我们也不要企求在圣经内寻找完全的科学的准碓性和历史的确实性。
15.受默感的圣经
天主是圣经的作者,但是受默感的作者也是真正的作者,因为天主"在他们内,藉他们,而工作,使他们运用他们的才智及能力像真正的作者一样,以文字传授天主所愿意的一切”(示 11)。我们知道圣经的材料,在达到书写的阶段以前,必须过一段很长的口传时期,我们肯定圣神也在这些不同的段工作,默感所有参与这些材料发展的人们的思想与心震。我们也肯定,天主的圣神也默感,孕育这些材料的各犹太人和基督徒围。最后,默感丰富地、全面地充盈于文本最后修订的作者的思想与心灵。不通,圣经的默感,自始至终都是天主的爱向人伸展的奥秘,是一个我们永远不能完全参透的奥秘。
16.圣经与降生成人的圣子
从基督信仰很早的时期以来,教会的教父和神学家,都肯定天主的言语用人的言语传达给我们。束方教会大的教父基索东(即金口若望,St John Chrysostom)常説天主的言语迁就我们人有限的理解力,是天主的“屈尊就卑,《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遵循这条思路,对比天主子降生成人和以人的语言表达天主的言语的情况:天主的言语,用人的言语表建出来,相似人的言语,恰像往昔天父的里言,在取了人性孱弱的身躯之后,酷似我人般”启示 13)。我们的天主前来自愿地融入我们的人性之内。圣子来到世上度完全的人性生活,同样,天主的言语完全分享人的言语的全部力。
17.圣经的人性幅度
为了理解在圣经之内的天主的言语,我们该探索人性作者的意向。为了进行这项工作,我们需要借助为理解其他古代文学而发展的技术。这些技术统称为“史批判法”(historical-criticamethod)。宗座圣经委员会于 1993 年发表的文告:《教会内的圣经诠释》(The Interpretation ofthe Bible in the Church)(以下简称:诠释--详者),简介并评价了“历史批判法”探用的各项技,同时也介绍了其他的圣经诠释法。最主要的问题是:人性的作者探用了甚麽文体怎样的写作技巧通传天主的言语?就是说,我们要问有关圣经的文学类型的问题(literary genres)。寻找确切的圣经文学类型,是正确地理解圣经文本的主要工具。教宗庇护十二世在1943 年发表的“圣神默感通论”(Divino Afante Spiritu)中鼓励释经学者,发掘古代东方民族沿用的文体,比较和决定圣的作者所探用的类似的文学类型。《天主的启示教义宪章》”更进一步肯定,这项工作应该应用在全部圣经的各卷书之中(参閲启示12)。我们要知道圣经作者所用的文学类型,和古代作者惯用的文婴类型(启示 12)。在过去的许多年来,这些研究取得了可的成果。例如,释学者决定了我们称为“福音”的著作的本质是甚麽。
18.圣的统一性
发掘圣经的人性幅度有助我但揭晓神职的讯息。这种工作需要默感所有圣经作品的圣神帮助。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确定圣的真面目,看到由天主的圣神默感的人的语言之内天主的言语。我们不能孤立某一段特别的经文,并从此文本理解全部黑经应该注意全部圣经的内容和统一性(启示 12)。从全部圣经的整个脉络理解某段圣文,这表示我们能聆听全部的天主的言语。因此,我们可藉新约各书展现的基督满全带来的新见识,閲读犹太人的圣经。
19.基要主义的危险
在现今的世界,瀰漫着排斥聆听其他意见和拒绝对话的基要主义现象,也出现了以基要主义的取向研究圣的危险。基要派释法通常专注于某一段或多段特殊的文,而无视其他表逢不同观点的经文,这样一来,他们是把圣经之内的部分或不全面的见解绝对化。这样的取向是很危险的,例如某一个民族或家,认定他们自己的侵越性是来自圣经的命定,甚至相信圣准许他们以暴力对待其他人。基要派释法忽视圣之内的多元点及其发展,不能容许圣经各书“亦含有不完全和暂时的事物(启示 15)。基要主义,这做无疑是“在邀请人走向理性的自杀”(诠释一,己),因为他们着重从表面解释圣经的文本,不能充分考虑文本在发展中的传统所处的位置。基要派释法对于圣经的文学类型的看法,过份简望化,以致把本上较为複的叙述文本,简单地当作历史文本处理(诠释一,己)。总而言之,基要派释经法,忽视圣经的人性幅度,因此贬低圣作为天主赐予的礼物的价值,和天主的言语藉人的言语表达的屈尊就卑。
20.圣经的动熊
许多世纪的反省和祈祷,促使基督徒里的章节中,现新的真理和洞兄。天主教的教导一直很珍惜圣中的露性含意(spiritualsense)。这是指“在圣神的影响下,在基督的逾越奥蹟的脉络中,并在这奥蹟流溢的新生命内,阅读圣经文本所会的意义”(诠释二,乙,二)。稍后期的理解超越了最初的人性作者的意向。例如,有关预许的默西亚,是在基督来临后一个新和更圆满的角度理解。天主教的教也注重更丰富的含意(fullersense),这种“更丰富,的理解是基于事实上,文本本身往往比作者的意向更丰富,和包含更多由里神在史的程中激的潜在性。现代对于语文的性质的洞兄,掘和澄清了已写成文字的言语的意义和问题,使人在这新的脉络和时代下解读型经,得到不少新的兄解和体会。这“更全面”的意,可能由“正统的教义传统”或“大公会议的定断”所补充。圣的评释者常用“重读:(re-reading)来解释在圣内找到的对早期文本的稍后期的理解(诠释三,甲,一)。
21.教会的教父
天主教会非常重视教父和许多世纪以来修学者对于圣经的解释及体会。这些评释阐释了圣经丰富的内涵,一直在滋养着整个教会。教父注重圣的统一性,不免忽略了示的史展性,例如,他们常要从圣经的细节中,研基督学的意义。他们用的所谓“寓意法”(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使人看来过份夸张,但是,教父确实教导我们以正确的基督徒精神阅读圣(释三,乙,一)。在我们的时代也出现了研究这些古代圣经评释的新趋势。这是值得欢迎和鼓励的,因为这显示了,在天主教友和其他团体的基督徒,对于教会在发展中的傅统的越来越重视和欣赏。
22.信仰的规则
随着圣传的发展,教父,例如圣依莱内(StIrenaeus)开始提出“信仰的规则”(regula.fidei)的说法。教父们根据圣,综合了信仰的基本原则。这种阐释圣经的发展,绝对没有意图忽祝,透过研究人性作者的意向而得出文本的文字意义,也不包含视史批评法的重要性的意向。我们必须同时重祝全部圣经的内容及统一性,顾及整个教会活的传授,并与信德相比照(analogy offaith)(启示12,参閲天主教教理114)。
23.一个平衡的取向
要更好地理解圣经,我们必须完全承认圣经是“用人的言语下来的天主的言语”。天主是圣的作者,圣史也是真正的作者。这两个幅度都应该尊重。正如教宗若保禄二世所教的:“天主教的释经学者并不只着重圣经启示的人性方面,这有时是历史批评法所犯的错误,也不唯独着重神里的方面,就如基要派所强调的;反而要努力求取强调这两方面,结合这两方面,正如在圣中圣言屈尊就卑(示 13),这是圣的基础”(“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贺辞”诠释,XIV)。我们珍惜更讃叹天主透过人性接触我们:在天主子降生成人、在圣言成了血肉和天主的言语在人的言语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