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救的基督徒,慷慨共享一切。-天主教星的家园 
得救的基督徒,慷慨共享一切。
达尼尔神父 网络收集 阅读:65次 2025-04-25

对耶稣基督复活的信仰远不止是简单地相信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本周日的每一段经文都在提醒我们,相信耶稣的复活意味着接受并参与到一种关系之中,这种关系能够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现在还是永远都充满活力。


若望福音中提到耶稣仅仅向“门徒们”显现,既没有提及人数,也没有说出他们的名字,这是为了帮助后世的读者能将自己代入其中。


为了让那些门徒能像耶稣被差遣那样去被差遣,耶稣向他们吹了一口气,说:“领受圣神吧。” 当我们回想起这一非凡举动发生在一本以“在起初”开篇的福音书接近结尾之处时,就不难看出这吹气的举动暗指了亚当的受造。复活节带来了一个新的受造:一群心怀恐惧的人被赋予了力量,他们通过效仿耶稣的自我奉献,去践行耶稣与他人分享天主生命的使命。


如果“那些没有看见却相信的人是有福的” 这教导对于我们来说还不够清晰的话,那么作者自己所陈述的写作目的则是再清楚不过了:


“写这些(神迹),是为叫你们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且使你们信的人,赖祂的名获得生命。”(若20:31)


当一个人真切地与造物主建立起个人联系时,他对待受造物的方式就会不同,也会更加慷慨。


如果我们想要一个关于“因他的名而得生命”具体意味着什么的例证,只需看看路加在今天读经一中所描绘的画面就可以了。尽管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发过愿的修会团体一直将这段概述作为他们团体生活的榜样,但从《宗徒大事录》中这段经文的上下文来看,路加似乎是想以此来描绘一般意义上的基督徒团体。其中的细节值得我们深思。


他们专心听取宗徒们的训诲 [圣道(didache)],时常团聚 [团体生活(koinonia)],擘饼,并祈祷。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教会生活中恒久不变的要素。宗徒们的“训诲”无疑会包括耶稣的言论,以及通过希伯来圣经中的经文对耶稣生平的阐释。“团体生活”包括在这段描述后面提到的对财物的慷慨共享。“擘饼”似乎就像路加福音中厄玛乌的记述(路24:13 及后)那样,是指举行主的晚餐,而“祈祷”很可能包括持续参与圣殿的礼仪。


一种敬畏[惧怕(phobos)]之情降临在每个人身上。有些译本将此解释为是对外人对宗徒们“奇事和征兆”的反应的描述,但这句话也同样可以被理解为是对这个团体自身的描述。


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很可能指的是希伯来圣经中所说的那种对天主的敬畏,而这种敬畏被视为智慧的开端。对耶稣复活的信仰、悔改、洗礼以及圣神的恩赐(宗2:38 - 41)在这些虔诚的犹太人心中重新唤起了对造物主临在和大能的敬畏之情。


宗徒们行了许多奇事和征兆。“奇事和征兆”(这里颠倒了通常“征兆和奇事”的顺序,显得有些特别)呼应了《岳厄尔先知书》中提到的奇事和征兆,并且在伯多禄五旬节的讲道中(宗 2:19, 22)被用来描述耶稣的医治行为。路加在这里使用同样的表述,强调了宗徒们延续了耶稣那受天主赋予能力的使命这一事实(很快就会通过伯多禄和若望对那个瘸子的医治得到例证 [宗3及后])。


所有信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凡物公用;他们卖掉自己的产业和财物,按照每人的需要分配。这进一步说明了前面提到的团体生活的部分含义。这样的表述暗示,这种财物的共享是复活节信仰的一种自发表达。当一个人真切地与造物主建立起个人联系时,他对待受造物的方式就会不同,也会更加慷慨。


他们每天都专心地在圣殿区域相聚,并且在自己家中擘饼。这一描述让我们了解到这样的现实: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团体仍然认为自己是犹太人,并且与他们的以色列传统和团体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而且他们自己的家就是举行基督徒擘饼礼仪的场所。


引人注目的是,路加能够用 “蒙恩得救的人”(sozomenoi)这个描述性的词来形容新的基督徒。

     
本文已有12人点赞


天主教星的家园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过信仰生活,提供日常信仰生活所需材料,是受圣神感动的成果。
本站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加入共同完善网站内容,只因这是属于主的一份工作。
欢迎联系我们并加入:关于天主教星的家园

友情网站
圣母玫瑰园
小德兰书屋
梵蒂冈新闻
耶稣是主

APP已暂停下载了